bob主站:防潮保温反射膜材料,户外耐候膜,箱体耐候膜,充气建筑气囊材料,压花夹筋打孔反射材料

bob主地址

重庆:“资”汇两江 “潮”涌巴渝

  晨曦,阳光透过列车窗户照射到驾驶室。司机江彤正在进行着例行的出车前准备。伴随着一声长鸣,满载货物的班列缓缓驶出车站,向着遥远的欧洲大陆进发。

  午时,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一辆辆新能源车通过最终检测,正式下线。负责这些汽车设计的是来自德国的设计大咖克劳斯·齐乔拉(Klaus Zyciora)。重庆的创新速度让他惊叹不已。

  前康宁显示科技事业部全球拓建项目总监轲宝华(中)和同事在重庆南滨路吃火锅。人民网记者 苏缨翔摄

  夜晚,嘉陵江畔,来自美国的轲宝华(Paul Knutson)正和朋友们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桌旁,品味着独特的美食文化。作为前康宁显示科技事业部的一名管理人员,轲宝华已将重庆视为第二故乡。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团结村中心站,货车穿梭,吊车挪转,汽笛嘹亮,班列频繁进出。这里是中欧班列(渝新欧)、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始发站。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在这里集结后走向世界,来自全球的货物也经这里被分送到全国。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江彤驾驶着中欧班列(渝新欧),把列车从重庆开到四川省达州市,然后交给下一站队友。

  这242公里铁路线岁的江彤成为中欧班列(渝新欧)首发司机。从最初的每月仅开行1列,到每天开行超10列;从最初装载单一的产品,到涵盖上千种货物……截至今年5月,中欧班列(渝新欧)已稳定运行线座城市。

  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开行常态化班列,吕嗣湘成为最早一批开行这条“南向通道”的列车司机。现在,铁海联运让重庆到达东盟国家的运输时间,从平均32天缩短到约18天,运量持续增长,吕嗣湘所在车队的司机由最初的100多名增加到300多名。

  师徒二人驾驶列车,拉着“重庆制造”,一个向西,一个向南,行驶在不同的两条开放大通道上。又拉着进口的货物返回同一地点——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园区已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截至今年5月,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渝满俄、渝甬四向国际班列开行线个港口。”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公司副总经理韩超介绍。多路线多班列开行,从重庆铁路口岸进出口的商品种类慢慢的变多,整车、汽车配件、机电产品等商品占比逐渐上升。

  今年4月30日,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获批。一方面,补齐了园区原有保税物流中心功能上的短板,为园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业态选择;另一方面,可向全市临铁外向型产业提供全方位“综保+”服务,带动国际与国内资源、市场通过跨境铁路在内陆衔接,有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

  走进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浓厚的科技感扑面而来。流水线上,机械臂相互配合,有的扭转角度焊接,有的平移位置提挂,不时有火花迸射,远远望去,好像是电影《变形金刚》的现实演绎。

  “像这样的‘机械臂’,焊接一车间共有500多个。”车间讲解员李兴旺指着身后的生产线介绍:“我们柔性一线多个‘机械臂’,它们和夹具协同工作,将最麻烦的焊接工艺‘包揽’,能够保证汽车各个部位的精度。”

  “重庆是汽车设计师的理想之城。”长安汽车副总裁克劳斯·齐乔拉感叹,“这里是一切都有几率发生的地方。”这位知名汽车设计师,看好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选择从德国“跳槽”来中国,2023年10月加入长安汽车,分管全球设计工作。

  2024年1月至5月,重庆汽车产量达到99.7万辆。重庆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智能驾驶和数字化转型的变革。

  在“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中,重庆有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和先进材料。

  作为松下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投资的第一家公司,松下真空节能新材料(重庆)有限公司在重庆已经深深扎根,打造了松下全球最大的真空绝热板研发制造基地。公司CEO辜睿斐介绍,公司生产的真空绝热材料最薄能做到4毫米,主要使用在于家电、建筑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2015年建厂的时候,厂房是租来的。现在我们的厂房是买下来的。这就是我们扎根重庆的体现。”辜睿斐说。

  重庆持续将通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动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迭代升级制造业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2018年来到中国,2021年来到重庆。现在重庆是我家了!”来自美国肯塔基州的轲宝华早已融入重庆生活,正在努力学说重庆话。有一次去吃火锅,他主动问“舒适”用重庆话怎么说。得到答案后,他一本正经地说“巴适得板”。发音不太标准,但对重庆的喜爱溢于言表。

  被重庆招商引资的诚意和投资环境所打动,康宁公司2015年开始布局重庆。2021年,康宁显示科技(重庆)有限公司扩建工厂。轲宝华作为前康宁显示科技事业部全球拓建项目总监,正是在当时来到重庆。

  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庆吸引一大批跨国公司扎根发展、共享机遇。“扎根重庆、投资重庆、回馈重庆”,成为许多外企的共同心声。

  “政府为外资公司可以提供了一系列便利的服务和政策,这中间还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解读、电力供应保障以及创新支持等。”康宁显示科技中国总裁兼总经理曾崇凯表示,这帮助康宁在重庆的投资规模逐步扩大,产业链逐渐完备。如今,康宁在重庆的投资已超越15亿美元。

  嘉士伯是最早在中国投资的丹麦企业之一,也是投资最多的丹麦公司之一。目前,嘉士伯已累计在华投资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作为全世界知名啤酒制造商,嘉士伯集团通过多次股权收购,在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60%,成为绝对控股大股东。2020年,嘉士伯将其在中国的啤酒资产注入重庆啤酒。由此,重庆啤酒成为嘉士伯在中国的运营平台。重庆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夷表示,嘉士伯中国业务的根基就在重庆。

  “重庆是一座人气很旺的消费中心城市。吃重庆火锅、喝重庆啤酒,不仅是重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正宗的重庆体验。”谢夷认为,对于一家啤酒公司来说,这是独特的吸引力。

  风起嘉陵,潮涌两江。开放的重庆吸引着慢慢的变多外商前来投资。巴渝大地上,从内陆腹地到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陈星星、魏星、吴成良、张祎、钟文兴、苏缨翔、李美玉、赵瞳、宋歌、胡虹、刘祎、黄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