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主站:防潮保温反射膜材料,户外耐候膜,箱体耐候膜,充气建筑气囊材料,压花夹筋打孔反射材料

设计师专访|郑方:薄膜太阳能有机会成为当代建筑语言的有机组成

时间: 2024-01-22 14:33:23 |   作者: 产品展示

  。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时,他主持设计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网球中心、曲棍球场、射箭场等多个比赛场馆,目前负责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设计工作。

  郑方是水立方设计的执行总负责人,主持了水立方赛时、赛后、APEC改造的全部设计过程,目前还在接着来进行冬奥会改造的设计。这个半透明的立方体乍一看十分简单,其实蕴含着十分巧妙的构思,它由3000多个气枕组成,是世界上顶级规模、构造最复杂的膜结构工程,也拥有世界领先的多面体空间钢架结构。在白天,它会随天气和光线不同变幻颜色,晚上在灯光映照下更是流光溢彩。

  这样天马行空的设计理念之所以能落地,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设计师对高科技新材料的恰当运用。水立方采用的ETFE膜之前主要作为航空材料,当时属于新型环保节能新材料,但实际运用起来并不是特别容易,搞不好就会造成“塑料大棚”即视感,但是郑方和设计团队克服了科技材料与建筑,技术与美学融合中的诸多挑战,最终使之呈现出了“仿佛未来外太空”的科技感和未来感。

  薄膜太阳能芯片作为一种高科技产品,也需要借着建筑设计师的妙笔,才能勾画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图画。在为这样一个世界带来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增添更多的美。

  记者:您设计的水立方被当作绿色建筑的一个代表,您怎么样看待绿色建筑行业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对我们的设计师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郑方:水立方采用了半透明的膜结构来做外墙和屋顶,除了炫目的外观,还包含被动式太阳能暖房的能源策略,太阳能通过透明的外墙加热游泳池的水。能源策略是渗透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理念,这也是当下建筑规划设计的共识。从大型公共设施到居住小区,几乎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中都或多多少地渗透着对能源、环境的关注。可持续成为一个自觉的理念,远远超出了单体建筑绿色认证的范围。应对这种挑战,建筑师需要有强烈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并与时俱进地把最新的建筑技术发展成适应于时代的设计语汇。

  记者:水立方设计中的高科技材料运用也是被人称道的一个地方,ETFE这种高科技新材料的采用使气泡结构得以实现,您觉得设计师们在设计中使用高科技材料的意愿如何?有什么障碍?

  郑方:ETFE这种材料早先用于航天的时候算是一个高科技的场合,在建筑中作为充气气枕的原理实际上并不复杂。建筑规划设计是多元化的取向,有一些建筑师被称为“高技派”,例如英国建筑师Rogers、Grimshaw等等,喜欢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最新的技术成果。哥特教堂在它们建造的年代肯定属于高科技,建筑应该与时代同步。

  记者:您怎么样看待薄膜太阳能技术和产品?怎么样看待这种科学技术产品在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郑方:薄膜太阳能技术为建筑提供了很多全新的可能性。它可以弯曲,可以和玻璃组合不同的透明度,甚至有不同的颜色。我相信这种技术不会仅仅作为能源设备存在,它更有机会成为当代建筑语言有机的一部分,创造出独特的设计。

  记者:在您的设计中,有没用薄膜太阳能技术或产品的案例?请您介绍一下,也谈谈您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使用这类产品的初衷和最终的感受?

  郑方:我在天津生态城的一个项目中把传统的BIPV电池组和玻璃幕墙做了一个组合。这个设计把能源中心的核心设备装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玻璃盒子的表皮组合电池组形成点阵。阳光透过点阵,在室内形成强烈清晰的影子,和参观的人互动,很有趣。太阳能是和光有关的技术,也是和光影有关的艺术。

  记者:如果将薄膜太阳能技术融入您的建筑规划设计,您最看它在哪几个方面的应用?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郑方:作为建筑师,更重视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表现上的可能性。它为建筑规划设计带来全新的可能性?技术和建筑,技术和美学是怎么来实现深层的融合?这些是太阳能技术应用的真实挑战。技术和建筑应该是一体的,而不是各行其道。这就要求相互的深刻理解。

  记者:您觉得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领域还存在哪一些问题,要提升哪几个方面,才能满足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需要?

  郑方:目前光伏建筑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光伏产品特有的色彩、格构、规格还没有在建筑规划设计中高度融合,仍然需要在理念层面和设计技巧层面达成统一。建筑师总是希望在使用技术的时候,能够创造与之适应的建筑空间和表现,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创作中有最大的自由。这种创作自由需要技术的发展来支持。

  记者:您了解汉能薄膜太阳能组件么,您认为汉能的技术与产品与其他公司的相比,优势和劣势各在哪里?

  郑方:参加汉能设计的论坛,对薄膜太阳能组件有了更多了解。我是建筑师,对于电力技术不太懂,但是能看到这些组件所包含的设计潜力和机遇。它能够弯曲,可以和玻璃组合不同的透明度,有一些样品带有炫彩的蓝色和绿色。我相信这种技术有机会创造出独特的设计。

  记者:您觉得目前业主、花了钱的人BIPV的接受度如何,他们一般都有什么顾虑?

  郑方:最终消费者使用BIPV产生的能源,以及投资方和业主采购电池组设备。我没有研究过这个课题,但是就接触到的业主的基本感觉,BIPV在不同项目中的接受度差异很大。政府和公共投资项目似乎接受度更高一些。业主不仅关心能源亮点本身,也关心并网、投资回报、建筑效果等问题。

  记者:您认为推广BIPV(或说薄膜太阳能在建筑领域的运用)需要国家出台什么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

  郑方:国家已经有一些不同层面的鼓励政策,总体上对行业形成了有力的支持。推广应用涉及政府、业主、设计、生厂商各相关方,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郑方:标准是对既有成果的总结和提升。我国和绿色建筑有关的标准近年来有很多进步,但是针对太阳能在建筑中应用这一特殊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仍然不够完善。建议从企业标准开始总结,逐步推广提升。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